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进行一场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21世纪的建设者需要有高度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创造精神。美术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早期美术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和性情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温州有700多万人口,其中儿童占170多万。温州的儿童美术创作历史悠久,多年里有很多优秀作品在国际、全国、省、市各类儿童美术展览、比赛中获奖。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学习美术的儿童与日俱增,从事儿童美术教学者也越来越多,但一些人指导思想认识不够明确,加上缺乏统一完善的教材,教学中难免出现偏差。笔者认为儿童美术教学的质量问题不可忽视,值此世纪之交,借《20世纪温州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博览》大型画册出版约我撰文之机,谈谈对儿童美术教学的一些看法。
儿童美术本体的审美价值
儿童美术作品,人们习惯称之为儿童画,专指幼儿、小学生画的画,是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与绘画特点的儿童艺术形式。儿童画是儿童认识生活的反映和单纯质朴情感的抒发,无论是形、色、构图,还是时空等艺术语言尽管稚嫩、不成熟,却是极具特色。这次为了出版《20世纪温州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博览》一书,经向全市广泛征集儿童画优秀作品后,评选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幼儿段的作品画得最好,小学低年级段次之,小学高年级段再次之。这是因为年龄愈小思想上愈无禁区,他们作画时,往往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中自由驰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那造型的独具天趣、色彩的绚丽、想象构成的丰富奇特、艺术语言的美妙,评委们都叹为观止艺术是心灵的写照,有真心,才有真的艺术,所以,纯真的儿童画出来的画必是纯真的,纯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这就是儿童画本体的价值。为什么努力一辈子的画家在儿童画面前赞叹不已甚至自觉汗颜呢?就因为孩子们纯真的心是不可强学而得的。有一个事实:儿童画家在儿时画得很好,后来长大了,见识、知识、技巧和造型能力都提高了,但画反而不好了。因为童趣和天真失去了,小学生水平比幼儿差,也是这个道理。
儿童美术的教学
搞好儿童美术教学, 首先要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特征。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可以说每一个儿童都能学好画,关键在于引导。儿童美术教学中,有一个问题亟待纠止,即有些教师以个人好恶来指导儿童,有的则直接要求儿童临摹自己的画作。毫无疑问,这样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进步。年龄层次的不同,决定着观察、想象的角度、出发点的不同,“随意性”是孩子的特点。我主张幼儿学画不要过多用“形”去束缚他们的手、眼、脑,更不要定势地告诉他们房屋、大树、小鸟等的具体画法,鼓励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大胆作画。当孩子们脑海中没有老师特别强调的形,你会发现他们的观察力非常强,大人容易忽略的东西,孩子竟能纤毫毕露地表现出来。用色方面也要启发他们用随意的色彩去美化对象,而不是用固定的色彩去写真对象。进入小学低年级,要增加写生训练,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写生互相穿插,以加强孩于的点、线、面概念。但写生要求真实描绘对象,不利于儿童发挥想象能力,可同时采用记忆写生,要求儿童在观察事物过程中,只用眼看,不用手画。然后根据脑中印象,在把握对象特征的前提下,记忆作画。对技巧的学习应掌握适度,不要求过分纯熟。优秀的儿童画都很夸张,那是因为源于孩子特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儿童画创作,要求在画面情节、物体造型,环境背景、色彩表现等方面,不要拘泥于真实生活。故此,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上看待和指责孩子们独特的构想。进入小学高年级,教学方法需要改变,因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和作画技能逐渐提高的同时,儿童天赋的无拘无束和稚拙趣味相应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合理性和规范化的体验。这一过程就是从儿童画向成人画转变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同是写生,要求和以前不同,追求写实,画面效果偏重艺术性。
儿童学画与素质教育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几个画家,而是一种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素质教育,它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绘画训练能促进儿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感知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指通过观察把握实物的形状、颜色、比例、形态及其组合关系的能力,以及全面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幼儿、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记忆写生是很好的锻练方法,可以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引导他们去观察细微的事物,分辨事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然后再把所见与感受画下来。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写生锻炼,写生时要提醒他们用眼睛认真看,认真比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时间一久,不但画画养成观察的习惯,做一切事情都有观察能力了观察能力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没有观察能力作基础,就谈不上绘画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想象能力。谁都知道儿童爱画想象画。儿童的心灵纯真无邪,自由浪漫,儿童画画不仅反映眼中的世界,更注重反映心灵中想象的世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儿童特有的天性和特点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给儿童一个自由自在的想象刨造空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自然,对外界的认知和印象积累得越多,就越会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不断的创作,进一步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鲁迅先生说:“艺术能使儿童观察渐密,见解渐确,知识渐进,美感渐高。”美是构建现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精髓,是一切创造的灵魂。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应把美的创造结合于一体并贯穿美术教育始终。平时幼儿园、学校上美术课要结合上一些美术作品欣赏课,家教也要穿插这方面的课程,还要带领孩子们参观高品位的美术展览。在各项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评论,多让学生分析自然和画作中存在的美,教他们学会作出美的判断,学会以审美的眼光检视周围的一切。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对他们行为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其成长后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人格基础。
培养创造能力。有不少老师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儿童画,把画得“像”与“不像”作为判断儿童画水平高低的标准,轻视那种通过儿童直觉,表现自己感受的、大胆、生动、富有创造性的画。这是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误区。在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21世纪,一个只会摹仿,不能创新的人,注定要被社会淘汰。艺术生命力贵在创新,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是儿童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儿童天真纯朴,不易受旧事物和旧观念的束缚,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去刨造美。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创造思维的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
培养儿童学画兴趣
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幼稚状态,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加上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有趣的刺激所吸引。当前,在儿童美术教学中,重视技能知识的传授,忽视引发儿童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兴趣的现象很突出。过多过高或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会使儿童处于被动状态,使儿童的情感兴趣无所依傍,无以引发并升华。儿童画创作过程就是他们观察、想象、审美、创造的过程,是手眼脑协调动作、充满乐趣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画成什么是次要的。了解这些,就会把教学的趣味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师会认为只重视“过程”,没有要求,教学没有目的。事实上培养兴趣,让孩子们心情愉快地去重复那些“过程”,进步自然会快。如果儿童没有起码的兴趣,还奢谈什么“要求”呢?兴趣是成才的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对已经画了多年的儿童画兴趣减弱,追求写实,但想改变又难落笔往往会产生中断感和畏难感。教师和家长对此如果不注意引导,或态度生硬,过多指责,又往往进而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产生怕画、厌画等不良后果。加上此时其它功课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大批学生对绘画失去兴趣,甚至不少“苗子”也因此中途夭折所以,在“危机期”到来时,更要注意帮助他们提高对绘画,特别是创作艰苦性的认识,以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画家刻苦学画,持之以恒的精神鼓励启发他们。使学生明白在学习绘画过程中有曲折是正常现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具体绘画技巧学习上帮助他们顺利地转变过渡,使之早期的热情兴趣得到及时的延续发展。
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版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